五丈原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曾在五丈原屯兵与司马懿相对峙,后因积劳成疾而病逝于五丈原,五丈原
也因此被世人所熟知。后人或赞颂诸葛亮、或凭吊古战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诗篇俨然使五丈原从一处普通的地理景
观变成了具有人文内涵的文学景观。所谓文学景观,是文学地理学的一种新概念,曾大兴教授其著作《文学地理学概论》一书中提
出:“所谓文学景观,也称文学地理景观,就是指那些与文学密切相关的景观,比普通景观多一层文学色彩,多一份文学内涵,除了
它的自然属性,还有人文属性。”[们这些诗篇饱含着文人墨客真挚的感情,本文拟对五丈原相关的文学作品以及人文自然背景进行分
析,探时五丈原的文学价值以及文学底蕴。
一、文学景观的地理基础
五丈原地处陕西省关中西部,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城南22公里处,它三面凌空、两面环水、一原独出,北临渭水,南依秦岭,东西
背为深沟,扼褒斜古道北口,地势险要,所以自古就为兵家的必争之地。同时五丈原因其独特的地势地貌,从而常年风吹不停,处三
伏亦如秋也,因此形成了一道奇观:“五丈秋风”。根据当地的民间传说,五丈原的命名与秦二世有关,相传秦二世到此见旋风扬起
了漫天尘土,足足有五丈之高,于是写下了“五丈秋风原”。"五丈秋风”也成为"岐山八景”和"宝鸡八景”之一。[2]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第六次北伐时,屯兵在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后因积劳成疾而病逝于此,五丈原因此闻名于世。1993年7月2
8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三国遗迹五丈原为省级名胜风景区,五丈原的自然地理特点与三国古战场遗迹,加上诸葛亮在此逝世,使得前
来拜谒的人们触景生情,感受到了五丈原的苍凉、古战场的肃穆和诸葛亮大业未成的惋惜。
二、五丈原文学景观的呈现及其价值
据《岐山县志》记载,从唐朝温庭筠以后,直接描写五丈原诸葛亮的主要作家作品共0余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唐代温庭筠的
《过五丈原》和宋代苏轼的《怀贤阁》。[B]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们将自己对诸葛丞相的怀念和五丈原古战场的寻迹凝聚成一首首诗
词,与五丈原诸葛亮庙一起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景观。
(一)五丈原景观的文学呈现
五丈原因诸葛亮的逝世而出名,因此历代的文人们的书写也都带着悲情的情绪。从诗词的书写角度来看,有的是直接表示敬仰诸
葛亮尽职尽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有的是惋惜他的大业未成,还有的是将诸葛亮与他人进行对比,从侧面凸显诸葛亮的足智
多谋、尽职尽责。
1.触景生情,缅怀诸葛亮悲情英雄类
宋朝诗人苏轼在凤翔府任职时,曾到过五丈原游览,写下了《是口至下马碛憩于北山僧舍有阁日怀贤南直斜》这首诗。[4]诗中描
写了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情形,作者站在五丈原古战场前,想象出来当时蜀军的席卷狂沙之势,之后笔锋一转,写出诸葛亮在五丈原逝
世后,蜀军北伐中原的往事就像烟尘一般消散,诗最后一句“客来空吊古,清泪落悲笳”,写出了自己站在古战场前,惋惜诸葛亮的
大业未成,眼泪不自觉地就流出来。苏轼用简单的叙述式的写法,同时在书写中又用了很多夸张的对北比,比如“公才与曹不,岂止十倍
加”,将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和惋惜之情书写得淋漓尽致。在书写五丈原诸葛亮的作品中,前来古战场凭吊,惋惜他的大业未成
的是占比最多的.
2.与他人对比,村托诸葛亮英明神武类
唐朝诗人温庭筠作为著名的花间词派代表人物,但当他路过五丈原遗址时却写出了一首气势非常凌厉的《过五丈原》。[5]此诗前
四句写景,诗人站在五丈原遗址前,想象出来当时的战争画面,将当时三国战场肃穆的形象表现在读者的眼前;后四句夹叙夹议,暗
含褒贬,尤其是“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两句,将诸葛亮的英明神武与谯周的投降误国形成了鲜明对比,流露出作者对
诸葛亮深深的敬仰之情。此作品风格遒劲、气势雄浑,与温庭筠温婉华丽的主流词风有很大的不同,可见五丈原的险要地势与诸葛亮
的竭智尽忠,让路过此地的人们有着肃然起敬的感情。此诗风格独具一格,从反面例子的对比来书写,对托出诸葛亮对于三国蜀汉的
重要性,同时将自己对于蜀汉覆灭的惋惜以及对于诸葛亮的缅怀之情融入最后一句的讽刺中。
3.发挥想象,续写诸葛亮未亡的结局类
这类写法最有特点的是一位元杂剧作者王仲文,他写了一首《诸葛亮秋风,五丈原》,可惜到如今只留下一首残曲《双调桂玉钩
序》,它从第一视角给人们展示了诸葛亮逝世于五丈原的叹息,"越越睡不着,转转添烦恼。我这老病淹淹,秋夜迢迢。抛策仗,独
那脚。好好业眼难交!”这首曲词打破以往赞颂诸葛亮为先帝事业和社稷大业鞠躬尽瘁的形象,将诸葛亮人性的一面展示出来,更加
注重个体的生命体验。
(二)五丈原景观的人文拓展
人文景观指的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凝聚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景观,五丈原诸葛亮庙的建筑、碑刻、楹联和愿额就是五丈原的
典型人文景观,也是五丈原文学景观的人文拓展。
1.五丈原人文景观“三绝碑”
此碑指镶嵌于五丈原诸葛亮庙壁间的前、后《出师表》石刻。它使用了40块边长63厘米的方形大青石块堆砌而成,上面携刻了
前、后《出师表》的全文。
《出师表》全文言辞恳切,表达了诸葛亮对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展现了他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信念,因其文章表
现了诸葛亮对于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堪称一绝。著名的爱国将领岳飞,于公元1138年路过南阳武侯祠时,碰巧遇到了大雨,便决定
借住武侯祠一晚。次日清晨,庙中道士出纸索字,岳飞想到诸葛亮未能实现"北定中原”的志向和他自己“还我河山”的壮志难酬如
此相像,于是挥笔书写了前、后《出师表》相赠。其书法气势磅薄、浑厚凌然,明太祖朱元障评价岳飞书法为“纯正不屈、书如其
人”,称为二绝。清朝时期的石匠樊登云,陕西富平人,其刀随笔走刃、形同真迹,此人用精湛的刀法在五丈原诸葛亮庙的青石上刻
下了岳飞手书的《出师表》,此乃三绝。
"三绝碑”作为五丈原诸葛亮庙中的主要景观,其撰文者、书法者、携刻者背为当时的历史名人,是五丈原上珍贵的文化遗产,
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看。历史虽然早已远去,但古代名将、忠臣们所拥有的忠贞之心、希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值
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2.楹联匾额书写
庙宇中书写楹联是一种传统风俗,既满足了装饰的需要,也表达了人们的某种情感。历代前来拜访的名人们所书写的楹联是五丈
原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举例一些有代表性的。
大门上悬挂了一副对联:”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为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孙墨佛所撰写。对联中运用数字遣词成
句,将诸葛亮的生平、喜好与五丈原联系在一起,既写出了诸葛亮的成就,也写出了五丈原的景色与诸葛亮的悲情相融合。
献殿后檐上的两根柱子上有:“智谋隆中对三分天下,壮烈出师表一片丹心”,为中共中央宣传部前部长陆定一先生所撰。短短
的十八个字,将诸葛亮的智慧、功绩、忠贞、壮烈进行了颂扬。
正殿前面挂着"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流风,于古迹万古清高”,此联为冯玉祥所撰。该联写出了诸葛亮成就大事的原因在于
小心谨慎,他忠心为国的精神万古流传。
五丈原诸葛亮庙也有着许多的匾额碑刻,林琅满目,美不胜收,其中匾额主要是以书写诸葛亮的生平、功绩、精神为主,比如山
门上的“汉室孤忠”“西蜀贤相””南阳纯儒”,献殿上的“蜀汉柱石”"英明千古”等等。碑刻主要是历代重修、增修武侯祠的记
载6。
3.五丈原诸葛亮庙的修建
五丈原诸葛亮庙也称五丈原武侯祠,据考证,最早是由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在晋初之时建立,用来祭奠祖父诸葛亮的,后因宋、
元时期,关中地区长期战火纷飞,五丈原诸葛亮庙曾被焚烧殆尽,后经明、清等九次大修复,现存祠庙保持着清末原样。1992年更名
为五丈原诸葛亮庙博物馆7]。
如今的五丈原诸葛亮庙,殿宇恢宏,亭台雅致,绿树蓝墙,碧草茵茵,吸引着中外游客。馆内现有藏品数百件,碑石林立,匾
额、楹联等均出自名家之手,博物馆现以“三景(结义槐、五丈通檩、龙凤,柱)”“三绝(指文秒、书绝、刻精的岳飞手书诸葛亮
《出师表》)”最为著名。同时文学作品的记载也展现了其重要价值,我们既可以从中了解到五丈原诸葛亮庙的人文气息,又可以作
为文字资料方便人们研究。
综上所述,五丈原因其险要的地理位置和诸葛亮的逝世,使得来到此地的文人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不由得会产生一些悲凉的感情
色彩,同时有的文人墨客进行创作的时候,会将自身的经历增添到对景观的描绘和人文精神的描写当中,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人,在
不同的时代,带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在驻足五丈原,拜谒诸葛庙时所创作出不同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五丈原诸葛亮庙有了
鲜活的感情,让其有了灵魂,这也正是文学景观中的实体景观和虚拟景观的相互影响和转化。
4.当地民间的习俗与传说
诸葛亮的去世,给五丈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五丈原周边的古迹、传说和民间习俗大多与诸葛亮以及这段历史有关。站在原上向
南望去,一大片平地上有两道土墙凸起,当地人称为“豁落城”,相传这是当年诸葛亮设置中军帐,指挥作战的地方。因《蜀志》记
载诸葛亮病逝的那天晚上,有一个红色芒星坠落,于是为了纪念诸葛亮,当地有“落星湾”“落星村”等地名。此地还有始于明朝嘉
请年间的古庙会,是为了纪念诸葛亮而举办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到二十九,为期十天,纪念形式多样、规模也较
大,烟火气息浓郁,吸引着许多周围的百姓前来参观游玩。
这些民俗和传说体现了当地人们对于诸葛亮身上所具有的忠贞不二、智谋超群等优秀精神内核的敬仰和崇拜,形成了当地独特的
民俗文化,对于深索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路径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五丈原文学景观的开发与利用
(一)五丈原文学景观的研学活动开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近些年来,研学活动的热度不断升温,其作为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衔接的新方式,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
野、增长见识,还有助于促进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初、高中语文课本里既有诸葛亮所作的文章,如《诫子书》《出师
表》,也有较多的综合性主题活动,如统编版七年级下册中的“家国天下”、八年级上册中的“身边的文化遗产”等章节。将五丈原
文学景观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核和研学活动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五丈原文学景观的文旅活动开发
文学景观影响力的提高,离不开好的宣传方式,而将文化与旅游结合无疑是最合适的宣传方式。人文景观和文学活动以及五丈原
独特的地理位置,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五丈原诸葛亮庙的文学景观。历代的文人墨客与英雄豪杰对诸葛丞相的缅怀是五丈原文学景观
发展的必要条件。如今,重修后的诸葛亮庙博物馆,吸引着当代的三国迷、历史迷、诸葛丞相迷前来吊唁。当地可以结合民间纪念活
动以及现有的旅游景点,开发特色旅游活动,研究新的旅游文化符号,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
总之,五丈原从一个自然地理景观,逐渐演化成一个文学景观,其价值是非常丰富的,既有地理景观价值,也有历史人文价值,
还有文学、民俗、建筑等多方面的价值,如今还兼有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它以五丈原自然地理为基础,因三国古战场和诸葛亮病逝
而闻名,后世拜访者的文学活动对其进行丰富,将其赋予了鲜活的灵魂。当地的许多村名和民间活动都和纪念诸葛亮有关,相信随着
旅游业和传统文化的发展,五丈原文学景观会迎来更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