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学与文化的融合。在此背景下,东方文学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对东方文学史进行梳理和研究,不仅能够客观呈现东方文学的历史进程、发展规律和价值,也有助于研究者对世界文学理论与实践重新思考,构建东方话语下“美美与共”的世界文学家园。由孟昭毅、黎跃进两位学者共同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简明东方文学史》一书,正是一部以一种全新的格局对东方文学发展历程和时代价值进行研究的学术著作。两位作者常年深耕于东方文学与比较文学领域,因而本书体系简明却不浅白,知识密集却不杂乱,重点突出却不片面,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开阔的学术视野。本书对打破西方文学中心、加强东方文学的横向交流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简明东方文学史》一书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突破。
一、打破了以西方文学为中心的局面
长久以来,关于世界文学的研究,“西方中心主义”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本书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东方文学在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横向交流进行研究,为东方文学的发展构筑了深厚的底蕴。例如,作者以诞生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上古东方文学为开端,以最具代表性的美索不达米亚史诗与《吉尔迦美什史诗》、古埃及宗教性诗文集《亡灵书》、古希伯来人的犹太教圣典《旧约》及印度史诗和《罗摩衍那》,等等,展现了神话、宗教诗歌、圣典等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以及不同形式的上古东方文学在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中的传播、冲突与融合。
本书秉持开放多元、交流互鉴的理念,充分地尊重事实与史料,提倡共鸣与对话,致力于开辟一条超越国家与文化界限的东方文学连接线,并由此进一步构建一个生机勃勃、互释共赢的文学世界。
二、突破重古代、轻当代的治史弊病,对现当代文学予以关注
本书在对东方文学发展史的探究与考察中,有理有据地揭示了世界文学的东方源头以及东方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对世界文学产生的影响。此外,本书对现当代文学给予了应有的关注,作者从现当代东方社会文化与文学概况入手,对该时期的代表作家及作品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落实到这一时期不同东方文化之间的文学交流。在论述中,作者还对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库切的作品进行了分析,呈现了东方文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学界的最新成果,连贯而完整地展示出东方文学从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单一走向多元的历史进程。
三、打破基于民族或语言立场的文学序列,展现更具文化穿透力的视野
本书除了提供不同历史时期东方诸国文学交流的史实,还打破了基于民族或语言立场建立的文学序列。本书并非简单地呈现日本、中国、印度、伊朗、非洲等国的文学史,而是以历史发展为线索,着力于选择每个历史时期更具文化穿透力的作家作品进行专节分析,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在拓展学术视野的基础上生动地描绘出东方文学的文化潜质和艺术魅力。
本书注重史论结合,侧重文化阐释与艺术分析,简明扼要地揭示出东方文学的发展演变规律,尤其是通过对东方文学横向交流的聚焦,证明了“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对当下的文化交流和文学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