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作协十代会在广州召开,我市6名代表参加会议,他们带去了韶关作家的精气气神,带去了韶关作家的创作成绩,受到省作
协的好评。
近年来,韶关市作家协会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的带领下,在文学创作、基地创建、文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不少扎实的工作,
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组织深入生活坚持扎根人民
文学创作是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风向标。近年来,市作协在明确方向、站好位置、看清情况、解决问
题的工作思路指导下,成立了市作协党支部,通过组织广大党员和作协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
大、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努力贯彻省作协、市委宣
传部和市文联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践行文艺创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理念,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传承红色文化,以及新时代”山乡巨变”、绿美广东建设和“百千万工程”等主题,组织作家深入工厂、农村和红色教育基地进行采
风和创作,通过重大题材策划、精品扶持、政府购买等方式推动作家创作与作品出版,使作协各项工作取得富有成效的进展:
五年来,市作协先后组织省、市作协会员200多人次到全市各县(市、区)和湖南祁州、清远等兄弟市采风,、交流,崔生一批好
作品。
加强组织建设培养文学新军
2024年5月,随着新丰县作协成立,我市共有10个县级作协,已实现作协组织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另有公安、国企、韶关学院三
个行业分会。目前,全市共有中国作协会员11人,省作协会员117人,市作协会员500人,作协队伍日益强大。市作协内设纪实文学、
诗歌、散文、小说和全媒体五个体裁功能工作室。韶关作协从各个层次制订作家培养计划,每年向中国作协、省作协开办的高端创作
培训班争取培训指标,让韶关的作家、文学骨干参加培训,开阔视野,促进基层作协工作的开展和作家中坚力量的培养。
同时,在本地广泛开展基层文学新力量的培养,在各种培训、征稿、采风创作、主题征文比赛中发现文学苗子,有针对性地组织
培养,从大中学生、新鲜冒头的作者到长期坚持创作的老作者,根据其创作特点进行不同层次的创作培训。重点在韶关学院开展多形
式、多周期的文学培训班,截至目前,已在市文联的支持下在韶关学院开办文学专班“创意写作风度班”,从整个学院集中招募文学
生,并以师带徒的方式,以小说、诗歌、散文、影视剧本四个门类进行专门培养,以作品质量做成绩评价。在北江中学文艺社团中开
展话剧创作、排练实验,带领学生到故事发生地体验年代氛围和人物感情,带动了校园文学的创作,文学后续力量的培养走上常态轨
道。
发挥题材优势创作优秀作品
市作协积极开拓创作资源,从培养作家和培育作品两个角度入手,催生了一批高质量、有影响、有本土特点的作品,在广东文学
界形成独特的文学现象。一是注重在历史题材和重大题材中进行创作突破,取得丰硕成果。五年来,创作出版了《大宋名臣余请》
《韶州往事》《神天沃土》《赤焰》《赤血》《红土地之恋》《倒水泷的黄昏》《长征:粤北记忆》《跨越》《燃烧的交响曲》《小
评石大先生》《大明名将陈磷》等20多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和纪实作品,五月诗社推出《五月不惑文丛》等20多部作品,始兴县作协
组织出版《九龄文丛》2辑19本,乐昌市作协出版《山水诗韵》文丛2辑12本。二是充分发挥作协作用,打造协同创作平台。
市作协统一发掘线索、规划题材,组织一批有实力的本土作家进行创作,形成统一部署、分头突破的创作格局。翁源县年轻作家
许非寒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明最后的荣耀》,市作协组织专家做出评估后认为这是一部苗头很好的作品,并向市文联申报创作扶持项
目,市作协组织小说创作、文学评论、明史、民俗、出版人、读者等各个层面的专家、代表为作品把脉,全面提高作品质量,使作品
在出版前就形成较好的声势,最后定名为《大明名将陈磷》出版。五部长篇作品获省级扶持。广播剧《风,雨守护》获得广东省“五个
一工程”奖。五年来,我市共有5部长篇文学作品获得省的各种创作扶持。韶关作协已成为一支在广东省具有独特地域特点和题材优势
的文学创作队伍。
用好创作机制推动作品出版
一是用好扶持机制,推动作品创作。韶关作协近年来取得的文学成就,离不开广东省作协、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大力扶持,市
文联每年的活动与作品精品扶持,又给韶关作家的作品开拓了开阔的创作局面。始兴、南雄两地争取了省民政部门对社团的扶持。作
家的出色创作也引起有关县市对文学创作的重视,翁源县委宣传部投入资金支持本土作品、本土作者的创作与出版,始兴县委宣传部
对县里的作家予以持续、有力的支持,目前每年可征集到的文学作品超过10部,一批年轻作家开始投身到大题材拍的开掘与创作中。二
是用好文学评论机制,提高作品质量,改变以往出版作品组织研讨的单一方式,针对我市正在创作的作品,组织省内外著名编辑、评
论家、作家会诊,进一步提高出版前的作品质量,先后对王心钢、江先华作品、始兴县《九龄文丛》等作品开展研讨活动。利用南国
书香节、省作协岭南空间等活动和场地,组织开展作品宣传,研讨宣传活动不仅促进作品质量的提高,带动作家的创作热情,还向社
会推介作品和作家。
未来无限宽广,前景绚丽辉煌。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韶关作家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把握时代脉搏,肩负时代
使命,为韶关乃至全省的文化发展肩负起文学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