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学批评中的新现代主义研究

2025-03-18 俄罗斯文学批评中的新现代主义研究

新现代主义(HeoMoLepHn3M)是近年来在俄罗斯文学批评界颇受关注的一种文学现象。新现代主义以现代主义为基础,是对现

代主义的传承。关于新现代主义在俄罗斯文学界产生的时间存在两种观点,以米爱普施坦(M.3n山T)为首的研究者认为,新现

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指苏联文学界出现的第二波现代主义浪潮;而绝大多数文学研究者则测认为,新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

学思潮,形成于0世纪90年代初,与后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共同构成文坛的主流思潮。我国俄语学界对新现代主义的研究起步较

晚,目前仅有两篇文章比较详细地介绍俄罗斯文学中的新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本文尝试通过梳理俄罗斯文学批评界对新现代主义的

研究,厘清当代俄罗斯新现代主义文学发展的总体面貌和诗学特征。

“新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的源起

最早使用"新现代主义”一词的是移居欧美的俄罗斯籍研究者,包括爱普施坦、亚普罗霍洛夫(八.门叩0 xopoB)等学者。他们认

为,"新现代主义”是1960-1970年代的第二波现代主义浪潮,是对现代主义历史时期的怀旧,对各种现代主义思潮的复兴。爱普施

坦在其专著《未来之后: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俄罗斯文化的悖论》(After the future:the paradoxes of postmodernism and contem

porary Russian culture,1995)中指出,"六七十年代,苏联文学界出现了第二波现代主义浪潮: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

和表现主义思潮在文学、绘画和音乐中复苏。从作家安德烈沃兹涅先斯基(A.Voznesensky)和瓦西里·阿克肖诺夫(V.Aksyonov)

的作品中可以看出,20世纪二十年代成为这种新现代主义现象的怀日模式”。[1](207)20世纪6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开始失去

其作为美学范式的主导地位,这使得耽于打破常规的作家和艺术家开始回过头来从现代主义的遗产中寻找灵感,"出现了对早期先锋

派和早期现代派经验的回归”。[2](117刀

俄罗斯本土文学评论界最早使用"新现代主义”一词的是柳·维亚兹米季诺娃(几.BA3 MMTMHOBa)。1999年,这位评论家在《寻

找"丢失”的我》(B nonckax yTpa4 eHHOrO>)一文中断言,”一种崭新的诗歌创作环境开始形成,以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造物主

为宗旨的新现代主义倾向在其中极有可能将占据主导地位”,[]72)并较为明确地指出新现代主义诗歌与后现代主义诗歌之间的关系和

区别。第二年,伊·库库林(八.KyKy)就维亚兹米季诺娃提出的“新现代主义”一词专门撰文《柳德米拉·维亚兹米季诺娃文章简

评》(3 aMeTKn no cneAaM CTaTbn几OAMnbI Ba3 MMTMHOBOL)。根据库库林的研究,在当代俄罗斯,奥谢达科娃)(O.CeAak

oB)、亚伊万诺夫(A.MBaHOB)和达达维多夫(A,aBblAOB)(2推动了新现代主义这个概念的更广泛使用。谢达科娃声称自己是

新现代主义者,达维多夫在为斯鲍格丹诺娃(C.BornaHoBa)的诗集《与物的亲缘关系》(POACTBo cnpeAMetaMn>)所撰写的序

言中,从另一个更清晰、更成熟的角度谈到了新现代主义。虽然评论界没有详细论述“新现代主义”,其基本含义可以界定为“克服

和超越后现代主义(惯常意义上直观理解的后现代主义)的途径之一”。[4事实上,在所作序言中达维多夫所理解的新现代主义是后

现代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新现代主义作家将后现代主义文化(或者更准确地说,国内后现代主义文化所具有的形式)视作其已

经历的一个阶段”,[4]新现代主义的突出特点是直接表述(npamoe Bbicka3 blBaHNe),而且不同作家表述方式各异。然而,库库林

并不认同新现代主义这一提法,他认为,新现代主义这个词并不准确,”作为正在进行的对话中的一个标签、一个指向标,是可行

的,但还需要更详细的分析”,[4更应该关注美学转变(3 CTeTM4ecKMⅵCABMr)的内容特质。

自库库林之后,俄罗斯文学比评界对新现代主义的研究逐渐升温,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诗歌和小说两个创作领域。自1999至2013

年,柳维亚兹米季若娃、斯萨维茨基(C.CāBM山KM)、尼伊丽英斯卡娅(H.nbMHcKa)围绕当代俄罗斯诗歌创作发表了大量批

评文章,特别是日捷涅夫(A.KnTeHeB)的专著《新现代主义诗歌》(o33 na HeomonepH3Ma,2012)的出版曾在俄罗斯评论界

引起很大反响,2013年《新文学评论》(HO)杂志第4期就该书设立专栏,发表了7篇评论文章。(1)自2003年阿鲍里沙科娃(八.6

ob山aKoBa)首次提出俄罗斯当代小说创作中的新现代主义以来,阿鲍里沙科娃、阿塔塔林诺夫(A.TaTapNHOB)、玛别兹卢卡瓦

娅(M.be3 pyKaBa)、达·克罗托娃(A.KpoToBa)、雅索尔达特金娜(A.ConAaTKNHa)等学者明确了新现代主义的源起、创作理

念、美学属性等问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一些俄罗斯文学批评家移居欧美,但他们仍然活跃在俄罗斯文学界,不仅对俄罗斯文学批评界影响深

远,而且也促进了欧美文学界对新现代主义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俄罗斯文学批评界的一个特征。欧美学者中,伯·肖恩

(B.Schoene)最早在《世界小说》(The Cosmopolitan Novel,2009)中将库斯克(R.Cusk)描述为新现代主义作家。随后圣安德

鲁大学的尼古拉斯德雷尔(N.Dr©yr)在博士论文《“后苏联新现代主义”:基于弗拉基米尔索罗金、弗拉基米尔图奇科夫和亚历

山大胡尔金的后苏联俄罗斯小说的"后现代主义”和幽默》("Post-Soviet Neo-modernism”:An Approach to"Postmodernis

m"and Humour in the Post-Soviet Russian Fiction of Vladimir Sorokin,Vladimir Tuchkov and Aleksandr Khurgin,2011)

以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概念为背景,分析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家索罗金、图奇科夫和胡尔金的小说创作。德雷尔认为,

这些小说虽然在风格上具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但在艺术和主题灵感方面有意识地借鉴了俄罗斯现代主义的诗学,建议将苏联解体后

这种类型的俄罗斯小说定义为"新现代主义”小说。

欧美学者中拉瑟姆(Monica Latham)的研究可圈可点,她在专著《后现代主义和新现代主义诗学一

达洛维夫人〉的改写》

(A Poetics of Postmodernism and Neomodermism:Rewriting Mrs..Dalloway,2015)中通过对《达洛维夫人》改写文本的研究,

不仅明确了新现代主义的概念,也进一步清晰界定了后现代主义与新现代主义之间的区别,推进了对新现代主义的研究。拉瑟姆认

为,后现代主义和新现代主义都以多种方式延续了现代主义的遗产,后现代主义与原文本建立游戏关系,而新现代主义则是对现代主

义遗产的创新。“后现代主义的改写是一种解构形式,这种形式展示源文本的结构,以源文本的写作和诠释自娱,而新现代主义改写

的意图和动力则主要是建设性的。…两者都借鉴了现代主义美学,但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对抗、挑衅并与之对话,而新现代主义则

延伸并超越了现代主义的创新。新现代主义的改写不仅仅是创作丰富的叙事,也不仅仅是重复或遵从某个模式:新现代主义延伸了语

码和美学成分,而不仅仅是过去的某一特定文本。后现代主义者的作品以循环现代主义修辞美学为基础,而新现代主义者则与之不

同,他们重新审视现代主义的'原创文化'及其规范,包括创新、实验、创造性和艺术成就”。5]7-8)与后现代主义游戏源文本不

同,新现代主义叙事延续现代主义的”'光晕',即现代主义文学公认的叙事工具和文体手段。这意味着一种21世纪的现代主义形

式,或者,换言之,一种运用正规现代主义技巧的现代新实践”。[5](12)

二、i

诗歌创作中的新现代主义研究

俄罗斯文学批评界对新现代主义诗歌的源起存在两种看法。萨维茨基、日捷涅夫等评论家认为,新现代主义的激情形成于20世纪

60年代,"是在凋零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学和频死的乌托邦的边缘发展起来的”。[2]7维亚兹米季诺娃、伊丽英斯卡娅侧将新现代

主义看作是20世纪末期在价值取向、主题、美学原则层面上回归现代主义的一种现象,是新阶段对现代主义艺术倾向的复兴和改造,

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学范式的形成。新现代主义"结束了在之前的极权型文化建立过程中被淘汰的艺术倾向,并在新阶段对这种艺术倾

向进行复兴和改造”。[](336)

维亚兹米季诺娃基于对"三十岁一代”()(们oKoneHne Tpl4叫aTMneTHMX)诗歌文本的分析研究,于1999年首次在俄罗斯文学

批评界提出“新现代主义”一词。她认为,20世纪未在俄罗斯文艺界已形成一种新的诗学,其特点体现为“以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造物

主为宗旨的新现代主义倾向”。[3]72)根据维亚兹米季诺娃的研究,"三十岁一代”诗人的代表德沃杰尼科夫(A.BoLeHHMKOB)所

创作的诗歌清晰地反映了90年代诗歌的内容,也代表了整个90年代诗歌的发展方向:后现代主义范式虽然仍在继续,但已然穷途末

路,新现代主义范式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新现代主义作家以自己的方式将诗歌创作的艺术技巧熔铸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既注重艺术技

巧,也凸显个性特征。在论述后现代主义与新现代主义的关系时,维亚兹米季诺娃指出,新现代主义”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后

现代主义诗学,另一方面又摧毁了后现代主义诗学”。[3]71后现代主义范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作者之"我”消解在文本中,其主要

诗学特征是集锦性(LeHTOHHOCTb)、(D反讽、互文性和缺乏直接的个性化陈述(IM4 HOe BbicKa3 bIBaHne)。而新现代主义创作则

凸显个性化的表述,将分散在后现代主义中的“我”重新"收集”起来形成一个既完整而又开放的结构。新现代主义诗人注重将个性

与技巧融为一体。”反讽变成了自我反讽,被后现代主义不具备的严肃性所取代,而集锦性和互文性则成为表达'我的一种手

段”。3]71)

伊丽英斯卡娅在研究20世纪未21世纪初的诗歌进程时,从三个方面阐释新现代主义。首先,新现代主义是对20世纪初的回归,被

文学评论家视为与其他文学思潮如后现实主义、新感伤主义等并列的思潮,标志着一种新的艺术范式的形成;其次,新现代主义是后

现代主义的一个新阶段,因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者不同于欧美后现代主义者,他们的梦想是复兴现代主义,而非与现代主义决裂;再

次,新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符号形象综合体,在后现代主义范式的深处、在克服后现代主义范式的道路上形成,其风格综合了非经典体

系(新巴洛克、后先锋派、新阿克梅派)诗学,受到传统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影响,创作中的个人元素和个人风格得到强化。[336-33

刀伊丽英斯卡娅将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的俄罗斯诗歌进程看作一个整体常量,指出了新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在文化上的延续性。

亚日捷涅夫在新现代主义诗歌理论方面卓有成就。他一方面认同维亚兹米季诺娃提出的"新现代主义”一词,因为,新现代主义

强调了诗歌范式的更新。但另一方面,又不赞成维亚兹米季诺娃对新现代主义诗歌产生时间的界定。日捷涅夫在专著《新现代主义诗

歌》中提出,"新现代主义”这一概念更是一宏观称谓,”不仅可以被解释为与修正观念主义遗产和更广泛的后现代主义遗产有关的

现象的名称,而且可以被解释为非现实主义艺术意识发展阶段的宏观名称.…是20世纪下半叶至21世纪初继承了现代主义和先锋主义

范式的一整套艺术实践的总称”。7(16)他建议将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艺术意识的基本特征都定义为"新现代主义”,这样做也

可以避免将其中最重要的艺术创新(语言、主题、布局、话语主体的组织等方面)与“后现代主义”联系在一起,因为这个时期的俄

罗斯诗歌无论是范畴归类还是美学问题都是对现代主义和先锋派诗歌的继承和修正,而不是向另一种艺术意识过渡。日捷涅夫在后现

代主义和新现代主义之间划分了一条明确的分界线,为20-21世纪俄罗斯诗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概念。“在后现代主义看来,世界呈

现出一片混沌,主体及其创造的文本都处于解体状态。碎片化被视为存在的普遍属性,碎片化促使后现代主义摒弃任何'本质主

义',对文本进行块茎式建构,抹去价值对立和意义对立。在新现代主义中,表述的非线性不是与世界的碎片化相关联,而是与世界

的多维性理念相关联。文本的分层并不代表意识的解体,而是代表无法追腙的多重联系,这些联系无法在一个统一的空间里连贯展

开。因此,表述的结构性得以保留,但它并不包括作为统一体的文本”。☑(468)日捷涅夫将当代诗歌革新流派的美学定义为新现代主

义美学,即对白银时代俄罗斯现代主义者创作诗学的创造性发展。他的专著《新现代主义诗歌》是第一本关于20世纪50至70年代地下

(HnoA叫eH3 yPHbl)诗歌和后苏联时期俄罗斯诗歌发展研究的概括性著作,深入探讨了诗歌实践与现代主义思想之间的互动轨迹。

日捷涅夫主要从理论方面研究最新诗歌的特点,他提出"新现代主义”一词意在指出从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这段历史时期俄罗斯诗歌

发展的承继性关系。

虽然对新现代主义诗歌产生的时间界定不同,但维亚兹米季诺娃、伊丽英斯卡娅亚和日捷涅夫都注意到新现代主义诗歌与现代主义

诗歌之间的承继性,即新现代主义诗歌对20世纪初现代主义诗歌传统的批判性回归和复兴。同时,维亚兹米季诺娃和日捷涅夫两位研

究者对新现代主义诗歌和后现代主义诗歌之间的差异也做了区分。日捷涅夫提出的“新现代主义”宏观阶段没有任何明确的时间界

限,它包含了以任何方式呼应20世纪初先锋主义和现代主义或者在思想上继承这两个流派的所有艺术实践。这样一来,所有当代诗歌

都无一例外地被归入新现代主义,否定“新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交叉重叠。用“新现代主义”取代“后现代主义”也

是很多评论家对其争相进行批判的焦点。()日捷涅夫否定俄罗斯诗歌中的后现代主义,扩大使用“新现代主义”的时间范围,也许是

为了证实这样一个事实: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俄罗诗歌呈链条式连续发展,从未中断。

三、小说创作中的新现代主义研究

鲍里沙科娃、塔塔林诺夫、别兹卢卡瓦娅、克罗托娃、索尔达特金娜对当代俄罗斯小说创作中的新现代主义研究做出了突出贡

献。他们研究的出发点和侧重点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鲍里沙科娃、塔塔林诺夫着眼新现代主义与(新)现实主义之间的关系,克罗

托娃、索尔达特金娜关注新现代主义作家的艺术创作原侧,别兹卢卡娃娅使用“新现代主义”的概念表达其介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和后现代主义的特殊边界性,通过探究新现代主义作家的艺术世界模型、人的观念和作家策略,揭示当代俄罗斯小说创作的主要进

程。

鲍里沙科娃是当代俄罗斯文学进程的主要研究者之一。2003年她在俄罗斯文学批评界最早提出小说创作中的"新现代主义”,此

后多年致力于当代俄罗斯小说的研究。鲍里沙科娃在专著《文学写作的现象学:鲍里斯叶夫谢耶夫小说研究》(ΦHOMEHO.1orMA刀

nTepatypHoro nncbMa:onpo3e5 opnca EBceeBa,2003)中就当代俄罗斯作家作品中的现实主义与"新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进行

了深刻的思考,“"当前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的交锋更加友好:首先,新的现代主义(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新现代主义)不是从乖谬

开始的,不是从为艺术而艺术开始的,不是从模仿西方开始的…而是从回顾其前身一使神学意义回归历史的俄罗斯'乡村小

说'的象征现实主义一的成就开始的。其次,新现代主义坚定地将现实的意义内化为艺术符号的母矿(MatepnHcKoe noHo)。第

三,或许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俄罗斯新现代主义(就其本体论本质而言)具有深刻的宗教性。”。[8]35)鲍里沙科娃在论述中没有明确

"新现代主义”的定义,但对当代小说创作中现实主义与新现代主义的关系做了重要论述,并指出新现代主义小说在本体论上所具有

的宗教性。2011年,鲍里沙科娃在《当代文学形式:范式转变》(CoBpemeHHaa ntepatyphaa cntyauna:CMeHa napaLnrMbl)

一文中进一步强调,虽然目前还很难预判俄罗斯文学的未来走向,但应该认识到,在同一部作品中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交汇的趋势越

来越明显,“以致前者彻底融入难以辨识,后者迅速扩充…今天我们可以说,新现代主义已经形成,它的特征现在更加深刻和显著地

反映出习惯上被称之为'艺术规约性'(xy oxecTBeHHa yCnoBHOCTb)的东西,然而事实上,这些东西已经被包含进'现实

性'这个概念中,属于作家对非理性、精神本体论的挖掘:不是通过枯燥的理性知识,而是通过创作直觉。这一切为在超新'世界

中潜入俄罗斯人的'隐秘现实'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种'隐秘现实'就是俄罗斯的现实,它既超越感性又超越理性,本质上是第一

性的。这个‘超新”世界中的价值不久之前发生了位移,我们希望这些永恒的价值能够回归。”9]鲍里沙科娃再次阐明了新现代主义

的边界性。她认为,处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边界之交的新现代主义能将理性和直觉结合起来,可以通过永恒价值的回归解决俄罗斯

的现实问题。

塔塔林诺夫也曾对"新现代主义”与"新现实主义”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他在专著《当代俄罗斯小说之路》(门yTN HOBe山e

)pyccKoⅵΠp03bl,2015)中集中分析了2012-2013年间出版的40部小说,界定了当代新现实主义(HoBbⅵpeaM3M)和新现代

主义(HOBbliⅵMoLepHn3M)在本体论上的区别。新现实主义遵循"生活而非命运”(KM3 Hb BMecTo CyAbe6bI)的基本原则,以

”小人物”主题和对现实的心理挖掘为中心,摆脱了后现代主义复杂的精英主义语言游戏和符号游戏。新现代主义则以“命运而非生

活”(cyAb6 bl BMec TO水M3HM)为原则,在作家的自由阐释中反映平凡的现实,凸显事物的本质,个人主题被边缘化。如塔塔林诺

夫所言,在新现代主义中,”一个人进入一个类似于真实世界的世界,其冗长且极富表现力的日常生活在这里并不引人关注。作家思

想的压力将现实压缩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符号,并将作品转化为独白小说的情节生成。年轻人自传式的文字和生动的日常生活被思想修

辞所取代,这种修辞寻求有效的公式来象征人类的旅程”。[10]8-9)新现代主义所反映的问题和主题都是实质性的,回到事物本身,发

现世界的本质。这与鲍里沙科娃在另一篇文章《"回到事物本身!”当代文学研究的现象学基础》(<K caMnM Be山aMl)ΦCHOMEHO

Ior4 eckne OCHOBaHna coBpemeHHoro nntepatypoBenehna,2016)中表达的思想完全一致。鲍里沙科娃在这篇文章中认为,

“在文学分析中,只有(审美)对象(事物)从现实存在的联系中解放出来,才能揭示其'纯粹'的理想本质。规避掉那些被官方意

识形态规范化的范畴、概念、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成分”,即过滤掉在现实中流动的规范化'的意识。在当代文学写作中,这种对

上层强加的规范的'扭曲'

位移”和移位,可以被定义为新现代主义

一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学)思维,与后现代主义有着本

质的区别”,[11]71)并进一步指出,"通过新现代主义对事物的净化',使之摆脱已瓦解的现实(pacnaBt山aaca peanbHOCTb)的

偶然性和混乱,回归到原初,这具有结构的意义,并获得一种更新高度的世界观”。[1171-72)

莫斯科大学副教授克罗托娃是最早对俄罗斯当代小说中的新现代主义做出全面分析的学者之一,她的专著《当代俄罗斯文学:后

现代主义与新现代主义》(CoBpeMeHHaa pycckaa nnTepatypa.noCTMoLepHn3 M NHeoMonepHn3M,2018)是"俄罗斯文学界

第一次针对新现代主义小说做出全面分析与阐释”。[12](80)克罗托娃对当代俄罗斯文学进程中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思考,分析了其中的

重要现象,将新现代主义视为与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并驾齐驱的当代俄罗斯文学主潮之一。这本专著"不仅反映了当代俄罗斯小说

中最重要的修辞趋势,而且为分析后现代主义和新现代主义的新作品提供了方法论上的算法(a1 rOPNTM)”。[13]481)克罗托娃对新

现代主义的论述最具创新意义,"新现代主义是当代文学进程中最重要、最活跃但尚未充分反映在科学话语中的趋势之一”。[【13]479)

克罗托娃尤其关注新现代主义文本的特点和作家的主要创作原则,通过对作家及其代表作的分析和阐释揭示了俄罗斯当代文学进程的

主要趋势。复杂的螺旋式、非线性的情节布局和故事结构,"反映了无力感和时间回归的思想”。【13]479)克罗托娃认为,在新现代主

义小说中本体论的恶的问题促使主人公做出道德选择,在与时代的冲突中形成积极的人生立场。新现代主义作家思维的基础是现代主

义,普世性、新神话主义原则是新现代主义思潮的主要艺术原测。另外,克罗托娃注意到,大部分新现代主义作家都是拥有相应学位

和职位的语文学家,他们深谙俄罗斯文学史,了解现代主义艺术传统。

莫斯科师范大学教授索尔达特金娜进一步明确了新现代主义创作的基本特征和美学特点,特别强调新现代主义作家的时间观和哲

学观。在对希什金(M.山M山KMH)长篇小说《攻克伊兹梅尔》(B3TMeM3MaIa)、《爱神草》(BeHepNH BonOC)、《书信

集》(VCbMOBHNK)、彼得罗相(E.门eTpoCaH)长篇小说《房子》(AoM,BKOTOPOM)和沃多拉兹金(E.Bonona:3KMH)长篇小

说《拉夫尔》(几Bp)艺术特点进行研究后认为,这些小说都呈现出对现代主义主题和思想的发展,具备新现代主义的特征。"新现

代主义小说再现了现代主义艺术世界图景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当代创作任务和社会文化任务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反思”。[14](390)这主

要体现在小说的时空特点、对死亡的理解和战胜死亡的问题、主人公及其存在意义的问题、世界文化的对话等方面。新现代主义作家

在作品中不仅引入了传统文学体裁的可识别特征,同时也借鉴了后现代主义诗学。然而,与后现代主义做法不同的是,新现代主义作

家创作中的"文体多样性(CTMANCTM4 eckoe MHOrOO6pa3Me)和艺术风格化(XyAo水eCTBeHHaa cTwnn3auMa)并不意味着解构和

推翻原著,而是对书写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它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思,也是对一种新的艺术语言的反思,这种语言能够在一个已

经发生变化并出现裂痕的世界中体现对爱、栖牲和忠诚等永恒价值的渴望”。[15](93-94)新现代主义作家以后现代主义手法为创作的起

点,基于否定之否定的原则,恢复存在和创作的价值论意义和美学意义。索尔达特金娜将新现代主义小说的主要艺术特征概括为:首

先,新现代主义文本以生活与存在之间的内在冲突为基础:具有创造天赋和探索精神的主人公与所处时代之间存在冲突,新现代主义

的主人公苦苦思索时间问题,最关心的是如何克服时间的破坏性作用,最终克服死亡本身:他们最终找到了永恒的生命、战胜了罪

恶、腐朽和死亡。其次,在结构上,通过开放的结局、复杂的螺旋时间、非线性结构来反映时间的回归和无力感。再次,新现代主义

者,与他们的前辈一经典现代主义者一样,眷恋世界文化,渴求文化对话和保存文化艺术品。新现代主义者意在创建而非解构,创

建一个文化空间,认真恢复过去。正如索尔达特金娜所指出的,”当代俄罗斯小说中的新现代主义矢量'是克服后现代主义、与传

统进行创造性对话的最有成效的方式,之一”。[1750)与传统进行创造性的对话意在“发展以公理为导向、具有美学表现力的文学,将

艺术的装饰性和对世界的哲学态度结合起来”。[16](50)

别兹卢卡瓦娅自2013年起持续研究俄罗斯当代小说创作中的新现代主义,她继承并发展了鲍里沙科娃和塔塔林诺夫的观点。她的

博士论文《当代俄罗斯小说中的新现代主义:艺术世界模型、人的观念、作家策略》(HeomolepHn3 M B COBpeMeHHOⅵpyccKon

pO3 e:xyAokeCTBeHHble MoLenNMnpa,KOH叫enunn4 enoBeka,aBTopckne cTpaTernn,2019)被我国学者称为"迄今为止有关

俄罗斯新现代主义文学最全面最深入的研究文本”。[12I(81)基于对布伊达(O.5y4a)、乌利茨卡娅(n.ynM叫Ka)、利蒙诺夫(3.

几MMOHOB)、伊利切夫斯基(A.IM4 eBCKNN)、希什金、科兹洛夫(O.Ko3noB)、叶利扎罗夫(E.EM3apoB)、索罗金(B.Co

POKNH)、佩列文(B.几eneBMH)等九位作家作品的研究,别兹卢卡瓦娅对"新现代主义”作了全面阐释。21世纪初俄罗斯文学进程

呈现出各种二元对立,如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爱国主义与自由主义、大众艺术与个人艺术等,整个文学进程在思想和艺术上表现

为方法论的矛盾性(MeToLonor4 e cKag aM6 MBa/eHTHOCTb),所以主导当代小说的不是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等思

潮,而是一种试图摆脱传统控制的边缘诗学,别兹卢卡瓦娅将这种诗学命名为“新现代主义”。她认为,术语“新现代主义”可以界

定当代俄罗斯小说的主要进程,表达其介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边界特殊性和概念方法论上的矛盾性。按照别兹卢卡

瓦娅的解释,新现代主义的边界性是指新现代主义的美学思想宗旨介于新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是新现实主义的社会性与后现

代主义的荒诞性之间的结合。这样,整个俄罗斯当代小说都可以被纳入了“新现代主义”概念的框架之下。如论文题目所示,别兹卢

卡瓦娅将九位作家置于艺术世界模型、人的观念和作家策略三个主题下进行并列研究,这既显示了当代俄罗斯文学发展的不同侧面,

也展现了"新现代主义”概念统摄下俄罗斯当代文学发展的总体趋势。根据别兹卢卡瓦娅亚的研究,在艺术世界模型和叙事策略方面,

当代俄罗斯小说追求极端个性化和自我中心主义;在人的观念方面,当代俄罗斯小说中的主人公为了实现某种“非传统”的本质渴望

远离"集体性与聚合性(co6 OpHOCTb)以及各种形式的极权主义”;[13]353)在作家策略方面,当代俄罗斯小说实现了现实主义的政

论性和后现代主义的游戏性的结合,从"如何创作”转向"创作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在与宗教、哲学、心理学、政治等的互动中,

作家完成对个人世界的探索。别兹卢卡瓦亚将21世纪俄罗斯小说进程中的新现代主义特征总结为:“作者追求叙事方式的个性化、主

观化;作者认为必须在作品中创造出一个作为主人公和情节存在形式的个人思想艺术世界;作者对在非经典语境下可以得到解决的历

史学和形而上学问题兴趣浓厚;话语呈现政论性(y6IM4MCTM4 HOCTb)甚至趋向政治化(CKJOHHOCTbKnOMTN3 aunnanckyp

ā),同时在思想上具有艺术作品可能的神秘性(Teyprn4 HOCTb);将反乌托邦话语变为乌托邦叙事,将批判变为引人注目的修辞;

坚持不解地寻找有助于建立自己的文学世界观的各种原型;对虚空持续抱有兴趣,将其视为激活人类生活的问题性、戏剧性和悲剧性

的一种形式”。[17刀(353)

综合来看,鲍里沙科娃、塔塔林诺夫、克罗托娃、索尔达特金娜、别兹卢卡瓦娅在使用"新现代主义”这一术语时,都关注到20

世纪末21世纪初俄罗斯社会文化语境的变化,在承认其继承现代主义传统的同时也强调对现代主义创作经验的创造性反思和创新。克

罗托娃、索尔达特金娜将"新现代主义”界定为一个主要流派,与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并驾齐驱的俄罗斯当代文学进程的主流思潮

之一。别兹卢卡瓦娅侧将"新现代主义”视为一种更为折衷和综合的艺术体系,把整个俄罗斯当代小说包括后现代主义和新现实主义

都置于"“新现代主义”框架之下进行研究。

四、结语

诗歌始终处于文学进程的最前沿,正是诗歌对我们生活中的精神和道德变化做出最迅速、最敏锐的反应,小说紧随其后。对俄罗

斯新现代主义思潮的文学批评也验证了这一事实。这正是我们将俄罗斯对新现代主义诗歌和小说的文学批评分开研究的原因所在。不

论是诗歌批评还是小说批评,研究者对新现代主义的理解和关注点也不尽相同,这在我们前面的分析中已经展示出来。但这些观点有

一点是共通的,即新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传承,现代主义的美学艺术原则在新现代主义中占主导地位。在同一个时空范围内同时

出现几种文学思潮是一种自然现象,新现代主义也只是俄罗斯当代文学众多思潮中的一种,甚至俄罗斯文学批评界对新现代主义是否

存在还有不同声音,比如叶·阿卜杜拉耶夫(EA6 aynnaeB)和安阿斯特瓦察图罗夫(A.ACTBauaTypoB)就认为新现代主义只是”一

个标签'、一个指向标'”(库库林)而已,在美学上已经穷途未路,(①很难被称为一个独立的文学流派。

本文对俄罗斯文学批评界在新现代主义源起、美学原则和创作理念等方面的研究予以了梳理和分析,在对新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

义、现代主义关系考察的基础上厘清了新现代主义发展的总体面貌和诗学特征。无论俄罗斯文学批评界对新现代主义如何界定,都强

调其延续了现代主义的"光晕”,是对现代主义的更新和创新。新现代主义借鉴后现代主义的某些写作技巧,但不将游戏和引文当作

关注的焦点。同样都有对现代主义创作手法的借鉴,后现代主义将其用于解构,而新现代主义则旨在建构,通过对社会和具体历史层

面普世性问题的关注,探究各种历史事件的成因和先决条件,试图回归永恒价值,其目的是反思历史,审视道德和伦理问题,回应俄

罗斯社会现实。总之,新现代主义文学将“艺术的装饰性和对世界的哲学态度”

(索尔达特金娜)融于一身,成为近年来俄罗斯新兴

并取得一定影响力的创作思潮。